财见2019年12月18日讯,韦莱韬悦最新开展的“数字化赋能途径”调查显示,工作场所自动化浪潮方兴未艾,在亚太地区,制定了综合数字转型战略,并借助数字化能力构建寻找到新价值来源的企业占13%,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有8%。同时,大多数企业表示,自身需要在组织转型、领导力进化和绩效管理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应对工作场所自动化带来的挑战;而且随着企业更多地利用非雇员人才,这种需求变得尤其迫切。
调研发现,在过去三年中,企业通过自动化交付的工作占比已在过去三年间翻了一番,从8%增加到20%;预计未来三年间,亚太地区的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扩大到34%。此外,绝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企业(92%)都希望在三年内能够实施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等工作场所自动化技术。
为了占领竞争先机并实现数字化的远大宏图,企业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建设数字化能力。这包括雇用第三方(52%)、与成熟企业联盟(45%)、企业自主建设(34%)、收购(18%)、与数字化领域初创企业合作(15%)或者设立企业风险投资部门或孵化器(15%)等。其中,参与调研的企业认为能够从后两类举措从中获得诸多益处,包括引入创新思维和观点(90%)、利用企业自身无法快速建立的技术(84%)、敏捷推进创新举措(81%),以及与顶尖人才合作(65%)等。
随着工作场所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工作活动与人才队伍都在发生着从量到质的转变。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阶段企业内部最显著的三个转变是:合作促进与信息共享(69%)、工作弹性提升/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60%)、为特殊人才支付技能薪酬(52%)。
未来三年,企业将进一步关注增加非雇员人才的比例,以减少对全职员工的依赖。这些人才包括合同工、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等。未来三年间,亚太地区非雇员人才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57%。对非雇员人才依赖性的增加会促进企业重新设计岗位,以更加战略性地侧重于劳动力规划。企业在重新设计岗位时,在确保人力与自动化实现最佳结合。(财见 http://www.caijian.info)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