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见2020年3月31日,传统上,艺术史是参照日期、地点、流派和技巧等精确标准来分析艺术趋势演变的。然而,如今,似乎普遍采用了一种更加灵活、关联性更强的方法,最大动力可能来自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普及带来的思想、展览、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动态碰撞。ArtMarket.com创始人兼总裁蒂埃里·埃尔曼(Thierry Ehrmann)表示:“博物馆习惯了以线性方式向我们展示艺术史,将作品按时代和流派进行分组。但现在博物馆更倾向于更自由的展示。这乎反映了另一种拍卖图录趋势,即当代作品在古典大师的作品或现代杰作旁边展出,反之亦然。”为了纪念其2019年度艺术市场报告的发布,Artprice在纽约苏富比艺术学院举办了圆桌会议,探讨这一范式转变。
人们现在已经对极具反差的艺术形式习以为常,这种艺术形式目前非常流行。数年来,凡尔赛宫(Palace of Versailles)邀请了多位当代艺术家在其花园和沙龙展出作品,包括杰夫·昆斯(Jeff Koons)、格扎维耶·威兰(Xavier Veilhan)、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伯纳德·维纳(Bernar Venet)、李禹焕(Lee Ufan)、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当代艺术家之间和华丽的巴洛克装饰风之间的“碰撞”每次都能够带来“视觉冲击”。这种视觉冲击将早期艺术与当代作品完美融合在一起。如今,艺术品之间的“碰撞”更加灵活,而且这些“碰撞”的限制性更小,最重要的是不断地演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些画廊每六个月换一次画,以展示更多画作,并推动新的“碰撞”。可以肯定的是,艺术市场将不得不开发新的工具来适应这种加速发展。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