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见2023年10月7日讯)汽车正越来越多地配备基于软件的功能。然而,全球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基于硬件的功能(如车辆的驾驶动力学)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管理和IT咨询公司MHP一项新的移动出行研究的核心发现,该研究题为《The Software Race: Chi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in the Fast Lane?》(软件竞赛:中国汽车制造商驶入快车道?)。在此次研究中,MHP与斯图加特汽车出版社研究与服务机构(Motor Presse Stuttgart Research & Services)一起,对中国、美国、瑞典、波兰、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约5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保时捷股份公司子公司MHP的合伙人、本次研究合著者Marcus Willand表示:“世界各地的客户继续高度重视外观和内饰的质量,这对欧洲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这是老牌整车厂今天仍在引领标准的领域,并且仍然领先于新的参与者。”然而,这些新参与者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显著。例如,全球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58%认为会考虑购买中国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在中国,这一数字为98%,在欧洲为58%。

事实上,中国制造商大举进军的不仅仅是新市场。他们现在还提供被客户认为能真正替代老牌整车厂产品的车辆。部分原因是,除了基于硬件的功能之外,基于软件的功能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要购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有73%的受访者持这种看法;在中国这一比例为96%,欧洲和美国的比例分别为66%和67%。当消费者决定购买中国制造商的汽车时,主要原因是这些车辆配备了良好的信息娱乐系统。 在全球范围内,有56%的受访者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在中国则有65%的受访者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软件定义的车辆是关键
然而,全球只有略高于四分之一(25.5 %)的消费者认为欧洲制造商在开发基于软件的车辆功能方面能力突出,这一事实在未来可能会给欧洲制造商造成问题。36.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商拥有特殊的数字化能力,而46.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制造商拥有数字化能力。德国整车厂轻而易举地拔得头筹。在全球范围内,73.3%的客户认为德国厂商在开发新的车辆功能方面尤其具备能力。在中国,71.1%的受访者持相同观点。
驾驶动态特性将在未来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欧洲制造商在其国内市场上的另一个竞争优势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在基于软件的功能方面获得领先地位:这些制造商拥有紧密而完善的经销商网络,这使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客户。同时,中国整车厂格局出现了整合的迹象。过去,中国制造商很容易获得新型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车)的批准。 因此,目前有100多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活跃在中国市场。然而,现在对许可证的要求似乎在增加,这可能会给一些制造商带来严重的压力。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