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见2022年11月8日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第十五版亚洲地区大学排名。本次亚洲地区大学排名涉及760所高校,为历年最多,评估依据包括学术水平、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质量、资源优势和国际化程度。本届排名完全基于联合国M49标准,因此包含了5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高校。

历史首次,北京大学获得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一!新加坡国立大学未能连续第五年蝉联亚洲第一,排名下降至第二位,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三。中国大陆高校上榜数量最多,有128所;其次是印度,有118所;日本有106所院校上榜。
尽管中国大陆顶尖高校排名上升,但是也有许多大陆高校排名下降。本排名中62%中国大陆高校排名下降,24%排名稳定,14%排名提升。有2所高校首次进入排名。
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Top100中的中国大陆高校
2023 Rank2023排名 | 2022 Rank2022排名 | Institution院校 |
1 | 2 | 北京大学 |
3 | 5 | 清华大学 |
6= | 7 | 复旦大学 |
6= | 6 | 浙江大学 |
10 | 10 | 上海交通大学 |
33 | 32 | 南京大学 |
34 | 3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5 | 37 | 武汉大学 |
48 | 44 | 中山大学 |
51 | 48 | 同济大学 |
55 | 55 | 华中科技大学 |
57 | 51 | 北京师范大学 |
58 | 52 | 西安交通大学 |
59= | 6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5 | 71 | 天津大学 |
75 | 62 | 中国人民大学 |
76= | 91= | 南方科技大学 |
76= | 73 | 厦门大学 |
80 | 85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1= | 84 | 上海大学 |
85= | 77= | 山东大学 |
87= | 89 | 吉林大学 |
90 | 81= | 华东师范大学 |
98 | 75 | 南开大学 |
99= | 9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两所中国大陆高校跻身亚洲前三,为大陆高校该排名历年来最好成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QS学术声誉指标中分列第三和第四。大连大学是中国大陆高校中排名提升最多的院校,上升22位排名亚洲第132。中国科学院排名上升5位,位于亚洲第80名。在每位教师论文数量方面,它是亚洲地区最高产的研究机构。从论文引用次数上来看,南开大学的研究成果极具影响力,在该指标中排名第7。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拥有大陆最国际化的教师团队,在该指标中分列第17和18名。暨南大学国际学生数量大陆最多,排名亚洲第19。
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Top 20
2023排名 | 2022排名 | 院校 | |
1 | 2 | 北京大学 | 中国(大陆) |
2 | 1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3 | 5 | 清华大学 | 中国(大陆) |
4 | 3= | 香港大学 | 中国香港 |
5 | 3=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6= | 7 | 复旦大学 | 中国(大陆) |
6= | 6 | 浙江大学 | 中国(大陆) |
8 | 14 | 韩国科学技术学院 | 韩国 |
9 | 8 | 马来亚大学 | 马来西亚 |
10 | 10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大陆) |
11 | 11= | 东京大学 | 日本 |
12= | 11= | 香港中文大学 | 中国香港 |
12= | 16 | 延世大学 | 韩国 |
14 | 9 | 香港科技大学 | 中国香港 |
15 | 13 | 高丽大学 | 韩国 |
16 | 15 | 京都大学 | 日本 |
17 | 18 | 首尔大学 | 韩国 |
18 | 17 | 成均馆大学 | 韩国 |
19 | 19 | 台湾大学 | 中国台湾 |
20 | 21 | 东京工业大学 | 日本 |
新加坡院校八年来首次未能获得本榜第一并且称霸前三。在拥有10所以上院校进入排名的国家和地区中,韩国的前20所大学排名最为集中。其一流大学韩国科学技术学院排名第八,近五年来排名最高。在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指标中,日本有2所高校进入前5,东京大学在这两项指标中都名列前茅。印度在研究生产方面表现出色,有三所高校在教师论文数量方面跻身前5。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研究影响力指标表现优异,都各自有2所院校进入论文引用数量前五。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高校的国际师生数量占比都很高。马来西亚院校的国际学生数量也很多。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