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闭
财见君

财见君

发布于 2022-07-27 报告

每日发布企业IPO、融资、财报、行业分析、房地产、艺术品等重要投资信息。

ESG行业人才炙手可热,是金融行业人才趋势的一大热点

(财见2022年7月27日讯)人才解决方案提供商翰德发布金融行业ESG人才洞察。翰德认为随着ESG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将进入黄金发展期。ESG行业的人才炙手可热,是金融行业人才趋势的一大热点。

一级市场

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有了一些准则和指引。并且未来ESG信息披露会将成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普遍实践。在投资阶段相对靠后的PE对于ESG的重视度高于VC机构。美元基金相对于人民币基金来说,会有更强的ESG意识。头部投资机构都均在近1-2年 发布了ESG投资相关报告。

绿色投资在股权投资行业兴起,创投加大”双碳”领域的投资布局。多家央企国企设立碳中和母基金。在直投基金方面,多支百亿级碳达峰、碳中和基金在近半年也相继设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规模庞大的投资,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中金公司预计,为达到碳达峰,2021年至2030年中国绿色投资年化需求约为2.2万亿元/年,而2031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投资年化需求约为3.9万亿元/年。热门投资赛道:新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和环保产业。

以房地产为例,绿色建筑认证代表高质量与高能源效率的资产,可为物业增加价值。举例而言,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物平均带来更高的租金与销售收益。ESG能带来更高的地产项目估值,通常会有5%左右的加成。(仲量联行报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减排和经济效益是互补的—企业努力减排,ESG分数就会提升,就可以获得利率更低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融资成本是关键,公司股价表现也可以由此得到改善。获得LEED或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建筑相比其他建筑有10%+的租金溢价。

看到ESG带来的利润价值,公司越发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建设。翰德从去年开始就产生不少ESG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人才需求。氢能、水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企业急需对外的ESG发言人。这些ESG人才通常会从外资咨询公司,特别是出身环境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四大的候选人,有过往服务于可持续项目拥有国外项目经验。对他们的行业背景和专家背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这类职能需要极高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软性技能要求。

二级市场

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2021ESG调研报告,2021年我国泛ESG基金发行数量剧增。名称包含ESG或可持续发展的公募基金发行数达160只,总规模达3542.69亿元。2021年5月31日,A股共有4324家上市公司,其中1106家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共涉及72个行业。这一数据趋势显示,非财务信息披露在A股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以基金公司为例,ESG的组织架构包括由总经理带队的公司层面的ESG业务委员会, 建立公司整体的ESG整合方法和ESG产品线;第二层级的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 员负责将可持续发展因素纳入投资分析中,包括基本面分析、投资决策和组合权重调整;第三层级的ESG专门团队负责推动ESG在投资分析、风险管理和公司参与过程中的整合。

从翰德目前收到的大量ESG人才需求来看,主要分布于高级管理人员,帮助公司搭建ESG整体战略体系和框架。由于中国ESG起步落后于国际上较多,这类资深ESG从业人员炙手可热,可谓重金难求。另外一部分是资深ESG从业人员带领的研究员团队。主要要求是对国内外ESG政策进行跟踪,比较了解海外的ESG或者CSR领域。

机构和企业愿意以重金来通过猎头公司聘用符合公司需要的ESG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引入海外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人才,并开始着手搭建内部的ESG人才框架来培养自己的员工,比如金融工程方面量化研究员,股票投研背景的人才,投资风险背景的人才。长期来看,他们也关注国内各大高校开设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院人才。

市场上目前有部分机构已经积极布局ESG投研团队,自上而下将ESG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因素。招聘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基金管理机构在推进ESG投资上阻力重重,ESG作为投资建议得不到足够多的重视。ESG需自上而下,一以贯之,公司层面需投入足够的资源支持,ESG投资理念,长期投资的思维需从公司高层出发,给与支持和推动。

同时,我们深刻感受到,由于以上现状,ESG研究人员对于国内ESG发展仍存在诸多顾虑。一是公司高管对于ESG投资并未形成一致认知,ESG研究人员在公司内部的定位摇摆,跨部门协作困难,ESG业务推进困难;二是ESG在公司内部并未自上而下形成成熟系统性的投资框架,大部分ESG研究员是孤军奋战,无团队,无KPI要求,对于个人职业长期发展形成挑战。

国内ESG招聘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引入海外ESG专业研究人员需求增多,同时国内现状使得大部分人才观望是否转型从事ESG相关研究,另外资机构成熟的平台和团队,平台赋能,也在吸引已经在国内从事ESG研究的人选加入。

保险

保险在ESG投资方面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银保监会于6月1日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指出 ESG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银行保险机构需将ESG要求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

保险业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正需要一个具备良好前景的长赛道;而保险业带来的资金和金融服务也可以为新行业代来巨大红利。社保和养老机构随着规模增长,市场化程度提升,未来有望成为ESG投资的引领者。

有能力、有愿景的机构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领跑者,通过实践创新和总结不断地完善。

咨询

金融机构和公司往往有自己内部的信用评级,但ESG目前的评级很多是外部评级体系,差异性很大,需要有经验的人才把ESG的要求融入评测系统,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ESG评级体系。这类构建ESG上层建筑和框架的人才目前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将会得到非常高的薪资待遇,跳槽的涨幅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

环境治理的专业咨询公司人才由于熟悉国外各种评级体系,参与帮助国内评级的框架设定,碳管理方面的专家收到一级和二级市场机构和企业的广泛青睐。另一类来自于顶尖外资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或者运作过环境治理案例、气候变化、碳管理项目的四大的高级经理、总监级别也受到欢迎。

第二梯队的ESG人才,包括拥有2-3年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分析师也在市场上比较抢手。对于这类资历稍浅的人才,非常有希望在ESG领域实现职场上的飞跃。目前需求最高的是行业为医药、互联网和房地产。同时,ESG的人才职业道路也比较开放,对行业的限制不高,跨行业转型难度低。

财见微信公众号:cjtopnews

线索请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 0
财见君
财见君

每日发布企业IPO、融资、财报、行业分析、房地产、艺术品等重要投资信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