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见2022年6月9日讯)普华永道中国在与欧盟中国商会(CCCEU)联合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上,与欧洲的企业、商会以及当地媒体分享了中国与欧盟近期商业动态,并发布《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展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七成受访者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以下简称”CAI”或”协定”)生效后的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其中,74%的受访中国企业和67%的在华欧盟企业认为CAI生效将有利于本国制造业、医药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中欧双向实质性开放蕴藏投资合作新机遇
尽管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趋势的叠加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形势严峻,但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超8,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2,700亿美元,金融、疫苗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物流等领域的投资合作活跃,特别是中国对欧投资在2021年保持逆势增长,实现了13.4%的同比增速。
欧盟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盟对中国货物出口总额达559亿欧元,同比增长2.4%;从中国货物进口总额达1477亿欧元,同比大增40.8%。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徐海峰致欢迎辞时表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当前中欧平均每天的货物贸易往来超20亿欧元;相比之下,中欧双向投资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CAI 签署生效对于中欧双边投资的机遇大于挑战
在面对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和新冠疫情蔓延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中欧高度重视双边经贸合作,积极推动CAI谈判完成。调研结果显示,CAI 签署生效对于中欧双边投资而言,机遇大于挑战。58%的在华欧盟企业和46%的受访中国企业认为CAI签署生效将为双边投资带来积极影响,企业将从中收益。从长远看,中欧制造业和服务业预计均可受益于CAI。
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潜力巨大
从企业对欧投资现状及预期来看,现阶段中国对欧盟投资规模仍较小,且多集中在制造业。展望未来,48%的受访者表示将在3年内考虑在欧盟投资,其中,18%表示将在3年内投资,30%正在评估机会。这从侧面反映出,未来中国对欧盟投资的增长空间较大,高水平经贸安排对进一步释放对欧投资潜力至关重要。
报告发现,在现有投资中,民营企业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在已投资欧盟的受访企业中占比为67%。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首三位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在对欧盟有投资计划的中国企业中占比分别为56%、40%和31%。而获取市场、优化产业链布局是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主要动力。在对欧盟已有投资或有投资计划的受访中国企业中,61%的受访者表示旨在获取欧盟市场,为已有产品或服务扩大客户群;49%则表示希望通过投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落地经营和市场准入受限是中国企业投资欧盟面临的主要障碍
尽管欧盟市场开放程度高,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在对欧投资过程中仍然面临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准营、技术壁垒限制。在已投资欧盟的受访中国企业中,有44%的受访者表示落地经营受限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39%受市场准入限制影响,认为东道国法律法规及安全审查过严、存在技术壁垒的企业各占25%。特别是在欧盟加快调整外资安全审查领域政策的背景下,企业对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方面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合规经营的管理引导、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风险预警服务等方面。
基于对双边经贸合作的预期,普华永道就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出五项建议: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与欧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合作。
二是加强日常运营中的环保和劳动合规管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三是加强与欧盟当地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四是培养多样化包容性企业文化,提升当地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
五是做好投资前期准备并提升投资透明度,有效应对欧盟外资审查。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