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见2021年10月20日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Portulans Institute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报告显示,在人才竞争力方面,瑞士、新加坡和美国继续傲居榜首。
在今年的排行榜中,欧洲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前25位中,有17个来自欧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第19位)今年首次跻身前20,取得了历史以来的最高排名。
排名前25位的非欧洲国家为澳大利亚(第11位)、加拿大(第13位)、新西兰(第15位)、日本(第20位)、以色列(第21位)和阿联酋(第25位)。“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首次有国家排名靠前(智利:第33位),而中国(第37位)跻身前40,这是其有史以来的最高排名。
报告显示:
- 新冠疫情改变了组织的运营方式,可能成为未来工作场所的永久性特征。
加速采用协作式工具重新定义了个人及团队可以为私营企业和公共实体带来价值的方式。各公司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运营方式。此过程为各国家和城市带来尝试新方式吸引人才(如数字游民)的诸多机会
- 新冠疫情在全球人才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冲击波,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长期影响。
疫情重新定义了人才的国际流动性。对于员工,工作时间、地点和服务对象相关参数发生了变化:随着在线工具打开了新的大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工作-生活平衡,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工作”,可以在线工作和必须在工作场所线下工作的员工之间出现了新的不平等。
- 各国政府重返中心舞台,经济复苏方案将在未来几年塑造劳动力市场和人才竞争力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下,各政府重返中心舞台,注入财政资源防止企业和就业大规模崩盘,以及制定具体的法律和监管措施以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凝聚力。幸运的是,世界各地大多政府的反应快速而有效。这使得许多公司都能够在财务上保持顺畅,并继续朝着其战略目标前进,包括人才方面。在经济恢复并呈现增长的国家,某些关键行业和活动领域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短缺。
- 在新兴的后疫情经济中,国际不平等性已再次开始扩大。
无法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经济体可能很快就会落后。然而,“数字鸿沟”快速扩大只是日益扩大的国际不平等性的一部分。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结果是经济体之间贫富差距日益加剧。World Bank指出,在疫情期间全球贫困程度有所增加,每天生活费不到1.90美元的人口再增加1.25亿。UN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担任的工作岗位受到新冠疫情相关调整(包括裁员)的威胁通常较男性高。如果这些发展趋势不能得到控制及迅速逆转,它们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经济福祉差距以及近年来取得进展的平等、多元化和包容性努力方面的差距。
- 在后新冠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中,工人之间的不平等性可能会加剧,具体还取决于他们的活动领域和资格水平。
在“新常态”中,工人之间的不平等性也可能会加剧,这是因为可能会出现“K型复苏”,科技、软件零售服务等“复苏领域”的员工将比从事旅行或娱乐等活动的员工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创新和敏捷性可以在“解决‘K’的下半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即将迎来巨大的挑战:防止不平等性加剧(以及恢复贫困),为劳动力的大规模技能升级和技能再培训提供足够的机会,以及保持社会凝聚力将是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内的一些非常艰巨的任务。
- 然而,在全球人才竞争力领域传出了令人鼓舞的消息,一些中等收入经济体表现出了重大进展和活力。
中国和俄罗斯跻身于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人才冠军”矩阵(去年这两个国家在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的“人才流动”(talent movers)榜单上榜上有名)。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首次有一个国家(智利)排名靠前。在中东地区,阿联酋仍然是强大的人才冠军,提供各种创新方式吸引和保留人才。
2021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前20位
与前几年一样,较高的排名与较高的收入水平相关。发达国家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政策和做法不太容易受到政治和社会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些国家在投资终身学习、加强技能、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方面表现稳定。

2021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GCTCI)– 前10位
大城市(主要是因为资源水平较高)能更好地适应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重新聚焦人才领域,这部分解释了它们在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中的排名高于去年的原因。
今年排名靠前的城市仍然由美国和欧洲主导,旧金山位于榜首。另外两个美国城市波士顿和西雅图也跻身前十;另外7个城市中有6个是欧洲城市(日内瓦、苏黎世、卢森堡、都柏林、伦敦和赫尔辛基)。新加坡是跻身前十的唯一一个亚洲城市。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