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见2021年10月15日讯)9月29日下午,在2021“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才及项目交流大会上,上海市人社局首次发布了《上海海归300指数(2021)– 城市软实力与海归创业生态》(RISE300,Returnees Index of Shanghai Ecosystem 300),该报告是上海市人社局联合上海外服、上海社科院等机构共同研究编制而成。
该报告将海归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海归特征与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匹配度和互促性为主题,围绕城市自身环境、海归成长能力以及两者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起基于“城市环境”“成长能力”“发展相融”3个满分100的一级指标、“城市禀赋”“政策环境”“个人素质”“企业能级”“产才融合”“城才融合”6个二级指标以及22个具体指标的全新衡量指标体系。其中,超过半数指标针对海归创业者量身创设,彰显了海归人才与城市“因城而聚、因才而兴、与城共进”的互动魅力。

总体而言,海归在沪创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竞争能力强、成长快、相融性好,整个群体具有三方面典型画像特征:一是高学历人群的机会型创业,二是海外资源的再国际化发展,三是与城市品格的高匹配度相融。
典型特征一:充分利用海外资源的高学历、机会型创业者。
调研对象的主要创业动机属于机会型而非生存型,其中91.6%表示创业是为实现理想抱负,81.6%表示是对创业活动充满热情。

在这批创业者中,研究生学历者逾八成。

曾在海外拥有普通就业、高层职位或成功创业经历的分别占71.4%、31.2%和21.9%。

技术资源(51.4%)、人脉资源(54.2%)和团队资源(40.2%)是在沪海归创业者最依赖的海外资源,他们大多利用其建立科技优势、组建创业团队和发展商业人脉。初始创业团队核心主要由海外同事(62.1%)、国内同事(56.5%)、和海外同学(52.7%)构成。


典型特征二:再国际化程度高、与上海重点产业匹配度高、成功率高。
海归创业企业存活能力强,逾六成在1-3年内实现盈利。

海归创业企业与上海重点产业匹配度高,90%以上属于上海主导产业领域,70%以上为上海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六大核心领域。这对于推动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意义重大。

海归创业企业再国际化程度高,半数以上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体现出“从海外学成归来、回国际市场去”的典型特点。

典型特征三:上海“四大优势”为海归创业者极大赋能。
一是人才资源优势。69.5%的海归创业者认为来沪创业的首要原因是上海充裕的人力资源优势。
二是区位优势。61.6%的海归创业者认为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反映了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是吸引其来沪创业的重要原因。

三是综合环境优势。上海海归创业者对上海政策满意度达95.6%,最满意的前三项是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

四是留创园支持。海归创业者对留创园的服务满意度高达84.9%,他们通过园区和相关网站、熟人及媒体获取大量支持企业发展的有效信息。

总体数据显示,“城市环境”“成长能力”“发展相融”3个一级指标得分均在80分以上,体现出上海不断优化的城市创新创业整体生态、海归创业群体的较强竞争实力以及两者间的高匹配度和强亲和性。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